名校生自卑为哪般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就业办 1091 管理员

     我觉得我把自己弄丢了,把那个曾经自信、积极、乐观向上的自己弄丢了。在这里,我觉得我只是一只小蜗牛,渺小而卑微。 带着家人的期盼,乡亲们的祝福,沈小军在锣鼓欢送中来到了他心中神圣的殿堂 —— 一所全国知名的高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入学时的新鲜感和自豪感已渐渐被消磨殆尽。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沈小军的日记里或者与好朋友的交谈中,类似这种充满自卑的话语越来越多。
  在外人看来,身在名校的沈小军绝对是个需要仰视的存在:智商高,能力强,有前途。人们习惯于将一切美好的字眼都安在像沈小军这样的名校生身上,怎么也不会将自卑这个词与他们或者说是他们所在的那所高校联系起来。 如果他们都自卑,那我们还怎么活啊? ”—— 这是人们听到名校生自卑这件事时最常见的反应。
  沈小军自己也发现,一旦走出校园,每当他有意无意地说出自己所在大学的名字时,周围人永远都是用或惊异或羡慕或崇拜或嫉妒的目光望着他,然后就是一连串不知被问过多少遍的问题: 你怎么考上的啊? ”“ 介绍介绍学习经验吧! ”“ 太厉害了! ”“ 天才啊! ”“ 将来工作肯定不用愁了,肯定有大出息!
  这个时候,如果沈小军说些 没什么,现在在大学里也就一般般,也在发愁将来的出路 之类的话,他很快就能发现,周围人的眼神中会齐刷刷地透露出两个字:才怪!
  不管外人怎么看,沈小军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如今的他,虽然身在名校,虽然接受着外人的仰视,但他对自己的所有评价都是一般般 —— 学业平平,社会工作平平,长相平平,家境平平,人际关系平平 …… 在他的眼中,周围的同学都那么优秀,要么是学术大牛,要么是社会工作大牛,要么是人缘特好的微笑天使 …… 总之,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去吸引周围人的眼球,唯独他,似乎一直会被别人轻易忽略掉。意识到这件事,让曾经也是人群中佼佼者的沈小军有些无法接受。
  学校里的好多课程都需要班里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课堂展示,或者合作完成期中、期末的大作业。每当这个时候,沈小军都期望着老师要求按照学号分组,而不是让同学们自愿组合。因为如果自行分组的话,那些牛人的周围永远都围满了人,而像他这种人,是几乎不会有人主动提出要跟他一组的。在以往的经验里,沈小军经常为自己找不到小组而担心,这让他心中总是充满了挫败感和被忽略感。
  课余时间,沈小军被同学拉去参加过几场综合奖学金的答辩。他赫然发现,每个上台演讲的人或者有一串骄傲的头衔,或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或者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并且获得多个奖项。听着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和赞叹声,沈小军的自卑情结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觉得自己本不该属于这个地方。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因为自卑,沈小军渐渐变得玩世不恭,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也不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面对校园里五花八门的比赛,他一律在心里默念 参加了也不会有结果 后,便忘得一干二净。更可怕的是,这种心态也蔓延到了学习上。沈小军在学业上也变得马马虎虎,只求通过,大部分时间都醉心于网络游戏中。他宁愿认为,成绩不佳是因为自己不在乎、不努力而没有收获,宁愿相信如果自己好好学习,肯定没问题。他不想面对自己努力之后仍然没有结果的局面,害怕那会摧毁他心中仅剩的最后一点幻想。
  这自然也让沈小军失去了更多的机会,更加碌碌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却不知怎么跳出来,内心充满了纠结与痛苦。久而久之,沈小军越发觉得自己一无所长,而这也似乎才是他真正的样子。
其实我们学校好多同学在毕业时都会觉得,手中除了这所名校的毕业证,什么收获都没有,也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在课堂上,沈小军听到老师这样说时,忽然觉得有种共鸣,他隐隐觉得自己在这个校园里并不是异类,或许他眼中光鲜照人的他们此时也在为自我感觉中的碌碌无为而自卑着,不满着。
  校徽成了她身上唯一的光环
  在本校保研考试前的开放日活动中,刘晓茜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了其他学校的竞争对手。听着他们互相交流参加过的各种各样听起来很牛的比赛、活动,罗列拿到的各类奖项,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年级第一第二或者学生会主席的身份,时不时冒出一两句纯正娴熟的英语,刘晓茜的内心深处,确确实实觉得这些人远比自己更优秀。
  没有矫情,没有做作。刘晓茜清楚,这些外校生对她也充满了羡慕,但是谁又知道她内心的酸涩与自卑呢?虽然当年在高考中赢过他们,但是现在,他们已经用三年多的努力超越了她。
  只要走出校园,刘晓茜就能感受到人们看到她胸前校徽时的羡慕神情。从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临近毕业时内心深深的苦涩悲凉,刘晓茜越发觉得,胸口上的这个校徽已成为她身上唯一的光环,也唯有它的那点光,才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可以多看她一眼。
  这些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大学三年多的时光中,在日积月累中产生的。已经习惯了优秀的她在大学中发现自己已不再处于那金字塔的上层,已不再是众人瞩目的对象,而只是这个校园中平凡甚至平庸的一员,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而她的自卑也就这样慢慢生根发芽,最后爬满了整个心房。
  刘晓茜原本无意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心中那种本不该存在的自卑,她觉得那会让同学觉得可笑:一个名校学生怎么会在普通学校的同龄人面前自卑呢?但是无意中,她发现周围同学居然有着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心态。这多少让刘晓茜觉得好过一些,但依旧拯救不了心底的卑微。
  不出所料,保研失败了,刘晓茜不得不加入找工作的大军中,然而对自己的不认同依旧是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找工作的感觉和保研是那么相似,别人羡慕着她的学校,而她羡慕着别人的经历与成就。时不时瞄一眼竞争者手中的简历,充实而丰富,让她不忍再去看自己手中那份只有校名闪闪发光,而内容却略显苍白的两页纸。
  带着这样的不自信,刘晓茜在宣讲会上没有勇气大胆站起来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不敢发表自己有见地的看法,更不会尽情地表现自己、推销自己。在面试中,刘晓茜也总是怯场、失态,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根本无法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她发现,每一次面试官看她的眼神,都是从最开始的充满期待,渐渐被无奈和失望所取代。在这个不知被重复了多少次的剧本中,她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宝贵甚至是唾手可得的工作机会。一次,一家还算不错的公司对她的简历和笔试成绩都很满意,在打电话通知她面试的时候,刘晓茜听得出来,这家公司很想录用她,甚至有种只要她去参加面试,走个程序就能签约的感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她还是怯场了。面试时刘晓茜太紧张了,想不出答案就答非所问,结果白白丢掉了这个工作机会。这让刘晓茜对自己更加失望。
  直到今天,刘晓茜也没能接到一份能让她觉得欣慰的录用通知,这时候的她才真正体会到了平时常被人说起的一句话: 不相信自己的人,也不要奢望赢得别人的信任。
  如今的刘晓茜还在各种各样的宣讲会之间不停奔波,在不同公司的笔试面试中摸爬滚打,不知何时才能找回属于自己的肯定与信任。至于身上那唯一的光环还能坚持多久,刘晓茜自己也不知道。
建立自信无需与人比较  悦己纳人寻找内心潜能
EAP 心理顾问 谭洪岗
  大学生的不自信很普遍。沈小军和刘晓茜这样名校大学生的自卑感,也不罕见。记得多年前我读大一时,假期回家见到高中同学,发现几个原先班里的尖子生,升入各个名校后,大学头一年过得都不太好。原因相近 —— 在高手如云的大学校园里,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再也没有了中学时代的自我感觉良好。
  是的,我说的是自我感觉良好,不是自信。这一点沈小军和刘晓茜都弄错了。他们想找回昔日的自信,事实上,他们真正的自信还没有养成。能考进名牌大学,大抵在中学里成绩都不差,习惯了排名在班上名列前茅,习惯了被捧着、被夸奖、被关注、被仰视。不过,这种靠他人羡慕、赞许的眼光而维持的 我很不错 的感觉,十分脆弱,跟真正的自信远不是一回事儿。
  靠跟人比较而建立的良好感觉,很容易在比较中失去。那像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没有扎实的根基。小军和晓茜们从中学进入大学,环境改变了,这时其实正是打开眼界、拓展胸怀、养成真正自信的好时机。大学里,除了竞争与比赛,还有的是学知识、增阅历、交朋友、培养爱情的机缘,心心念念只想着跟人比较、一定要自己胜过别人才觉得有信心,那关注点实在太窄了。培养自信,可以先从认识自己开始 —— 真正认识了自己,进而了解整个世界。哪怕只是先了解一个简单的事实:每个人都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我很好,你也很好,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压根儿无需相互比较。
  慢慢放下靠别人的仰视来证明自己的习惯,学会平视彼此,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学习。懂得每个人本质上都很好,懂得大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还可以进一步养成欣赏、肯定与接纳的习惯,去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巩固真正的自信。逐渐学习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欣赏自己比昨天有进步的地方,欣赏自己付出的努力,欣赏自己待人的友善 …… 学会欣赏与肯定自己的过程,可以建立内在的评价标准,改变原先依赖他人赞许的习惯。懂得欣赏自己,也会容易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长处。欣赏与肯定是自信的重要支柱,同等重要的,是去接纳:接纳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接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不顺利与挫折,接纳生命中所有已经发生、不可改变的事实,接纳自己整个人 …… 也逐渐学习接纳别人,而不挑剔苛责。
  能平视彼此,知道 我很好,你也很好 ;能习惯于欣赏肯定与接纳的态度,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发展能力。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专攻领域后,在这个领域里,不妨见贤思齐、奋力追赶。没找到自己的定位却不自觉地在方方面面都要跟出色的人比,其实就像一匹马没有好好练习奔跑,却总是为自己不会飞也不擅长游泳而自卑一样奇怪。 
  小军和晓茜们成长过程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如果多一些平等意识,多一些对人本身的重视而非只重视人的外在表现,多协助他们以欣赏肯定与接纳的态度待己待人,多创造一些条件帮青少年为自己定位,依据本身的长项和优势潜能寻求发展,多鼓励合作而不只是一味强调竞争,那他们的自信,相信可以更早养成。否则,单靠名校的经历与光环,并不足以带来信心。
  好在,他们还年轻,如能及早面对现实,从自己做起,仍有大把机会。听过一个大学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例子。那是一名来自偏远地区的男生,他看到同学们的优势和出色后,没有在不如人的感觉中消沉,而是告诉自己:我的每一个同学都很优秀,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是太好的学习机会了!他很留意学习同学的长处,有时直接向人请教对方是怎么做到那么出色的。我们不难理解,大约一学期后,这位同学在他所在的班里,由原来的表现平平,变得很突出。多行动,多尝试,敞开心多与人交流,无论怎样的新习惯,都会更容易养成,包括建立有如磐石般坚实的自信。
}
  • 地址:安阳市中华路南段599号
  • 电话: 0372-2171918
  • 传真:0372-2171918
  • 邮箱:ayxyjyb@126.com
  • 邮编:455000
Alternate Text
扫一扫关注
安阳学院官方微信